南京流散辟邪有多少?三只在博物馆“安家”

2016-09-13 09:13
  • T大

六朝博物馆收藏的南朝失考墓辟邪,发现于蒋王庙。

近日,南京一只有着1500年历史的南朝石辟邪——栖霞狮子坝村失考墓辟邪被盗,使得关心南京文物的市民心痛不已。报道中提到,这只辟邪本来有机会入藏博物馆,但被村民以“破坏风水”为由拒绝,一直留在原地,间接导致了后来的被盗。

那么,南京的各大博物馆中还收藏着多少南朝辟邪呢?“老南京”版的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辟邪为什么会被认作狮子

“如果当初狮子坝村辟邪能够进入博物馆,就不会有后来被盗的命运了!”在采访狮子坝村南朝辟邪失窃一事时,多名文物爱好者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南京是南朝首都,宋齐梁陈四个小朝代在南京周边都建有皇家陵墓区或王侯墓园,按照当时墓葬制度,帝王和高等级贵族的墓前,都会设置石碑、石柱、石兽等神道石刻。按照主流观点,帝王墓前的石兽名叫“麒麟”,王侯墓前的石兽名叫“辟邪”。

据南京博物院原院长、著名考古学者梁白泉先生所著《南京的六朝石刻》介绍,辟邪是汉代传说中才开始出现的神兽,东汉时被用作陵墓神道石兽。南朝时,王侯墓前的石兽统一为“辟邪”。辟邪状若狮子,头上没有角,体态高大肥硕,气势恢宏雄俊。

“辟邪常常被看成是‘狮子’,此次被盗的小辟邪,就被当成了狮子,所在地就被称为‘狮子坝’!”“主题南京”学术网站的创办人、对六朝石刻很有研究的民间文物研究者老邵说。但细细看,辟邪和狮子是有明显区别的。辟邪的腹部两侧有双翼,有强烈的动感。

南京的博物馆藏着多少辟邪

老邵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现存的南朝陵墓辟邪共有28只,其中22只在南京,4只在丹阳,2只在句容。南京现存22只辟邪(不包括栖霞萧憺墓辟邪腹部下的两只出处、用途不明的小辟邪)中,大小差别很大。大的辟邪,如位于南京栖霞十月村的梁吴平忠侯萧景墓辟邪,身长3.8米,高3.5米,体围3.98米,是一只“巨兽”。

相比之下,此次被盗的栖霞狮子坝村失考墓辟邪简直就是“小不点”。它长仅有1.54米,残高1米,体围也只有1.3米,且风化严重,表面的纹饰已经看不出啦,只能隐隐看到双翼。“狮子坝村辟邪如此之小,和所处政权的国势衰微,所属墓主的身份较低有关系。”老邵介绍。

狮子坝村辟邪“体重”仅有1吨多,和其他数吨的大型辟邪相比,运送起来更方便。1982年,南京市文物部门曾想将其运到博物馆收藏,但被当地村民以“破坏风水”为由阻止,三十几年来一直放在原地。有文物爱好者认为,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狮子坝村辟邪的最终被盗。

不过,和狮子坝村辟邪相比,有一些流散的辟邪“运气”较好,它们被人们无意中发现,已无原地保存的条件,都被运进了博物馆,作为珍贵文物收藏和展示,再无被盗之虞。

记者了解到,南京馆藏的流散南朝辟邪至少有三只。

南博的辟邪来自“太子凹”

在南京博物院“古代江苏文明”展厅内,陈列着一只体形中等的辟邪。常去逛南博的人记得,这只辟邪在南博改造之前,是放置在南博大门右手边的绿地上的。

据介绍,这只辟邪被称为“太平村失考墓辟邪”,1984年10月26日在栖霞区燕子矶太平村太子凹出土,后来迁至南京博物院保管。

“太平村辟邪”体形明显较小,其头部略有残缺,尾巴也早就散失。其右腿前迈,腹部装饰着双翼,浑身本来布满纹饰,但由于风化严重,纹饰已无法辨认,身体上可以见到的是一道道裂痕。

辟邪出土地名为“太子凹”,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曾有专家认为,此辟邪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墓前的石刻,但随着几年前萧统墓在栖霞狮子冲被发现,“太平村辟邪”属萧统墓的推断已被否定。

环境整治时发现南朝辟邪

南京另外两家以收藏六朝文物著称的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和江宁博物馆,也收藏若干件散落的南朝陵墓石刻。

记者在六朝博物馆看到,展厅内收藏着一只残缺的辟邪。老邵介绍,这只辟邪在业内被称为“蒋王庙失考墓石刻”。2003年,六朝文物学者邵磊在参加蒋王庙明岐阳王李文忠墓园环境整治时,在墓园杂物间发现了这只有翼的南朝神道石兽。

石兽长约1.65米,残高0.80米,其尾部与四肢及头部下颌以上部位全部缺失,风化严重,胸部鼓凸,隐约可见向两侧伸展的卷翎纹。邵磊认为,此石刻当属南朝王侯墓前狮形石兽,后运送至南京市博物馆保存,如今放置在六朝博物馆展示。

江宁博物馆同样收藏一只风化严重的辟邪。据邵磊研究员介绍,此辟邪是2009年8月在江宁麒麟山庄附近发现的。辟邪长约1.28米,宽约0.40米,尾部与四肢均残损严重,应该是南朝某位王侯墓前的石兽。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