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总统府西花园“不系舟”石舫身世之谜(图)

2016-10-10 09:38
  • T大

不系舟

南京总统府西花园内有一座石舫,名为“不系舟”,相传名称为乾隆御赐。其实,“不系舟”之名早已有之,名称并非乾隆所赐。这座在南京家喻户晓的石船,早在乾隆南巡之前就已经存在。

尹继善改建船形石屋迎乾隆

尹继善是任职次数最多、任期最长的两江总督,先后在江南为官30余年,四督两江共计18年,特别是乾隆十九年至三十年,也就是1754年至1765年,他第四次任两江总督长达11年。乾隆第一次看到这“不系舟”就在此期间。

1746年,第二次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在督署内西花园池中,建有水上船形书斋,别具风格。尹继善《题不系舟》诗前小序:“金陵使院西偏,旧有室三楹,如半舫。丙寅(乾隆十一年)春,余葺而新之,颜其额曰‘不系舟’,盖取南华之义”。

“南华”指的是庄子的《南华经》。

可见,“不系舟”一词为尹继善取自《庄子·南华经》中“巧者劳而智者忧,无所为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之句。

1751年,尹继善为了迎接“圣驾”,特将江宁织造署(今总统府大院南面)西部扩大为行宫,并把总督署西花园改为行宫花园,“窗楹栋宇,气势壮观”,“江南好,第一是行宫。辇路草长含晚碧,御衙花嫩发春红,驻跸记乾隆”。

现大行宫十字路口外,即为当年行宫门址。

1755年,尹继善重建此书屋,修葺为石舫,以迎接乾隆的第二次南巡。

乾隆御笔重题“不系舟”

1757年,乾隆至南京,在署内看到这太平湖中屹然不动、稳如泰山的石舫,也许是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如水、君如舟”的比喻,此时国家又逢盛世,国泰民安,大为喜悦,欣然提笔重题舫名“不系舟”。

乾隆同时期题写的还有“夕佳楼”。

乾隆还有诗云:“石难为舫尽人知,舫竟石为宛若斯。倚着匡石聊属句,欣于兹亦惧于兹”。就是这个石舫,竟让人既“欣”又“惧”,也许正是深植于乾隆心中君和民、舟与水关系的古训吧。

尹继善将原先的“不系舟”匾额摘下,换成乾隆御笔所题。这也是后来乾隆赐名的源头。

据说,当时还有一段君臣对话。

乾隆故意问尹继善:“可知朕取名何意?”

尹继善笑答皇上:“此舫乃大清吉祥物,任凭风吹浪起,何须绳缆,大清江山固若金汤。”

乾隆爷捻须点头,又问:“你这湖面甚小,置这一舫,岂不是一篙便可将船撑向彼岸?”

尹继善连忙回答:“皇上圣明,此舫乃石质,皇上驾驶此舫,实为万寿无疆,大清前程无量,是永远没有彼岸可言的。”乾隆对此回答十分满意。乾隆喜欢与大臣文字相谑,尹继善总能巧妙化解刁难。

其后,关于“不系舟”的诗词也不少。直隶总督方观承有诗云:“虚舟著处本无心,千顷澄波挹素襟”;张汝南《江南好》词云:“江南好,不系持名舟,万里长风回宦海,一帆指日到仙洲,破浪趋前游”……

曹雪芹将“不系舟”写进《红楼梦》

两江总督署南边,一街之隔的就是江宁织造府(署),康熙南巡时就多次驻跸。江宁织造的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多由皇帝亲信担任,可直接上报情报,权势显赫。

祖上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要职的曹雪芹,幼时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享受着家族荣光,雍正初年,因家族没落,曹雪芹迁居北京。

1759年,45岁的曹雪芹南游江宁,出任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幕僚,虽然时间不长,但故地重游足以唤起童年回忆。曹雪芹次年回京,继续写作《红楼梦》,将“不系舟”、漪澜阁等景物写进《红楼梦》之中。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惮机”中写道,宝玉吃了黛玉、湘云的闷气,忽然想起《南华经》:“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此段与“不系舟”得名吻合。

《红楼梦》中还写道,贾母让梨香院的女伶们到对面石舫奏乐,乐曲通过水面及周边建筑的反射传来,音效特别,声音优美,清润悠扬,悦耳动听,犹如天籁之音。不难看出这“赏心乐事”的“良辰美景”,正是坐在漪澜阁观看“不系舟”上表演的情景。

另外,在宝玉的梦中出现的“大船”,或许也有石舫的影子。

石头船身始终保存完好

1784年,乾隆第六次南巡后,感到沿途铺张奢靡,劳民伤财,特别是官吏借此贪污,中饱私囊。于是下诏“不再奉行南巡”,并永作禁例,“戒后世子孙不得引此为例”。

此后,江宁行宫花园就又成总督署的西花园。

1853年,太平军攻占并定都南京,“不系舟”初次受到大规模破坏,其后几次火灾“不系舟”上的木结构部分也受到损害,好在下部的船身全由石头砌成,又是独立于水中,所以保存完好。

也许,正是历史的沉积和文人墨客的诗词赋予“不系舟”以灵气。从两江总督署到后来的国民政府、总统府,政权更迭不断,战火纷飞不息,同时代建筑早已不在,而这不系舟最终成为大院内保存完好的最早建筑。

乾隆御笔“不系舟”早已佚失,现在的“不系舟”三字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左手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所题。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