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雄壮的《长江之歌》到热情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从抒情的《蓝色多瑙河》到欢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奏响这一曲曲委婉质朴、流畅多变管弦乐的却是清一色的来自常熟市董浜镇的新时代农民——“田野的交响”纪念董浜农民管弦乐团进京汇报演出30周年专场音乐会16日下午在常熟文化馆举行。
1985年,时任董浜乡不锈钢器械厂厂长的陆坤元因为喜欢音及乐队情况的新闻有50多篇。中国音协专门召开研讨会,对农乐,以厂办乐队的形式组建了一支乡镇企业管弦乐队。经过一年民乐队进京现象、乐队的出现,进行了专题座谈,并把董浜农民管多的刻苦练习与专业指导,这支会演奏西洋乐曲的农民乐队很快弦乐队进京演出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他们说,农在常熟、上海奏出了属于自己的音符。1986年9月,这支从常熟董民西洋乐队的出现预示着中国改革开放高潮的进一步深入,也预浜田埂上走出来的西洋风乐队更是如鲤鱼跨龙门式成功进京汇报示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演出,一时成为了国内音乐界的土根明星。
30年前走进中南海,被称为中国音乐史大事件
“1985年乐队刚成立时,一共招收了26名董浜的青年农民。”据乐队成员陈丽萍回忆,建队之初,为了提高队员的演奏水平,乐队特意邀请了当时虞山镇少年之家的老师对队员进行辅导,同时选送一些队员前往上海音乐学院进修,还有一些队员自费前往上海拜名师学艺,使得乐队的整体演奏水平迅速提高。
1986年5月15日,乐队赴上海大场肉联厂演出,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兴趣,文汇报刊登长篇通讯《田埂上走来的洋乐队》,使这个农民乐队在上海十里洋场出了一回风头。不久,《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首都七家报社对董浜农民管弦乐队进行了联合采访,认为这支乐队的出现,反映了八十年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1986年9月9日,乐队受中央顾问委员会邀请进中南海演出,成为当时全国文艺界轰动性的事件,《常熟歌》《水乡春早》《常熟花边送北京》等富有浓郁水乡风味的节目,博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进京期间,乐队还应《人民日报》社、《农民日报》社、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先后在《人民日报》社、首都钢铁厂、海军政治部、北京海淀区苏家宅乡和朝阳剧场汇报演出,受到了彭冲、钱昌照、李强等中央领导,以及首都工农兵、新闻界和文化界人士的热烈欢迎。27家中央及北京新闻媒体连续报道演出。
10年沉寂,田野交响再次奏响
“当时我们年龄还很小,作为生长在农村的我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进京演出机会,感觉非常荣幸。”中国著名长笛演奏家、现为上海京剧团乐队首席长笛手的顾丽芳就出自这支田埂乐队,当时她年仅17岁。她说,在京期间乐队共演出11场,有时候一天要演2场,虽然很累,但台下观众的热情和鼓励,至今回忆起来仍然特别幸福。
然而,幸福的乐章还是遇上了无情的休止符。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不锈钢器械厂经济的滑坡,乐队走向解体,队员也各奔东西,从此沉寂了十多年。庆幸的是,跨入新世纪后,为了弘扬地方特色文化,2007年9月,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沉寂了十多年的董浜农民管弦乐队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重新登上了新的舞台。乐团40多人全部是来自本镇各行各业的音乐爱好者。2008年11月,乐团重建刚一年,就有幸参加了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他们再次登上了全国性艺术舞台并获得了首届农民艺术节“丰收杯”奖。近年来,还在2014年常熟市群众文化百团大展演中荣获一等奖,2015年常熟市群众文艺原创作品汇演暨首届苏州市“繁星奖”预选赛上荣获铜奖。今年在常熟举办的国际湿地大会泥仓溇分会场活动中,乐团也登台演出,并受到中外观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