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王国”狮子林的前世今生

2017-02-17 14:44
  • T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荒园上建起的寺庙

狮子林,最早写作师子林,俗称师林寺,初为佛教寺院。元代至正二年(1342),僧天如禅师维则(一作惟则)建。《姑苏志》卷二十九记道:“多聚奇石,状类狻猊,故取佛氏语名,一名菩提正宗寺。”据元欧阳玄至正十四年(1354)甲午十月癸未撰写的《师子林菩提正宗寺记》说,园址一带,“其地本前代贵家别业”,《吴门表隐》云,系章琼宅。由此得知,此处原为宋代官宦的废园。另据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中的《苏州的历史和文化》一文论及,北宋徽宗在汴京(即今河南开封)营造大假山,派遣官员来江南选取太湖石,史称“花石纲”。湖石尚未运完,适金兵入汴京,北宋灭亡,部分运到苏州而未北去的湖石,被搁置在荒园里。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师子林极为简陋,维则等僧人就在树下搭建了几间小屋,壬午(1342年)“正月作,二月成,三月入居之”。众僧的生活也是很艰辛的。维则谢绝来自方方面面的公选私举,和他的弟子们在师子林下,用地炉烧柏子,蒿汤当点茶,吃了半年多的粥饭,没有半丁点油水,唯有天目山萝卜头、苋菜根,东咬西嚼,聊以自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经变故的宗教场所

元代至正二年(1342)狮子林创建初始,约至清康熙年间(约1703年),属宗教场所,由僧人管理。继第一任主持天如禅师维则之后,由维则的弟子卓峰上人接任。

元末明初,朝代更迭,社会动荡。张士诚女婿潘元绍曾居住在狮子林附近(至今有巷称潘儒巷),“前后左右皆有别业”。明洪武初年,师子林“归并承天能仁寺”管辖,时为第三任的住持是如海上人(生卒年不详),又称因公,高昌人。他在狮子林原有的八景基础上又得十二景,即师子峰、含辉峰、吐月峰、小飞虹、禅窝、竹谷(旧名栖凤亭)、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玉鉴池、冰壶井,于是遍请吴下诗人题咏,乃有《师子林十二咏》之辑,作者有高启、张适、王行、谢徽、申屠衡、张简、陶琛、释道衍。洪武五年(1372)七月,著名诗人高启为之序,并在《师子林十二咏序》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况:苏州寺庙兴盛时,有数十百处,其中壮观宏丽的,狮子林不可与其相比,但皆因兵灾荒废凋敝。“而师子林泉益清,竹益茂,屋宇益完,人之来游而纪咏者益众”。

洪武六年(1373)癸丑十二月,著名画家倪瓒应如海上人之邀作《师子林》图(长卷),以园中意境作《狮子林》图并题:“余与赵君善长以意商確作狮子林图,真得荆关遗意,非王蒙辈所能梦见也,如海因公宣宝之。”

自倪瓒作《师子林》图后,狮子林的名声大振,一度为吴门文人赋诗作画之地,成为名胜所在。倪瓒的《师子林》图曾为著名收藏家孙退谷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元末明初著名画家朱德润、徐贲、杜琼也分别为狮子林作画。倪、徐二人的画,后均由清廷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

狮子林作为禅宗的场所,众多官员、文人来此参禅和雅集,所作诗文列入后编的《师子林纪胜集》,多有描述园林胜景之作,其中有道衍和尚诗句“胜逾林屋洞”,反映假山中有相当规模的石洞;还记载了他入仕后,于永乐十五年(1417)三月为已故好友徐贲的《师子林图跋》题记。在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六月望日陆深(1477-1544,松江府上海县人)所写的《跋师子林图》中,还有一段关于道衍和尚“复其姓,赐名广孝”后,于永乐二年(1404)八月回乡省亲访友的趣闻:“尝闻荣公(即道衍和尚)以少师还吴,访其师于师子林”,结果被拒之门外,至夜漏深,以微服前往,叩后门求见,被一瞑目端坐的僧人当头喝棒:“和尚撇下自己事,却去管别人家事,恁么?”道衍和尚怃然而去。

约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如海上人圆寂。嘉靖十三年(1534),寺中和尚散去,“所存者仅颓垣败屋,朽木枯池”,“昔所称‘含晖’、‘吐月’、‘立玉’、‘昂霄’、‘栖凤亭’、‘小飞虹’、‘指柏’、‘问梅’ 诸境,一切沦没于荒烟野草残霞落照间”。嘉靖中期“为势家所占,只存弥陀院”,园内建筑被市民杂居,寺与园始分为二。

万历十七年(1589),有僧人明性“买藏经持钵游长安”,化缘发愿振兴寺院,奏请皇帝追复为“圣恩寺”。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明神宗“皇帝敕谕直隶苏州府长洲县师子林,敕赐圣恩寺住持及僧众人等”,“肃皇太后命工刊印续入藏经四十一函,并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内旨遣中贵一人,护经若干卷,赐明性金襕紫衣袈裟一袭,命函经师林,敕赐圣恩寺额”,由时任长洲知县江盈科出面为之发放钱粮,遣散住户,恢复故址,并撰《敕赐重建狮子林圣恩寺记》。而后,明性又持钵化缘,整理旧景,并建起了佛殿、经阁、山门等,殿上新设金像。这期间,寺园内有卧云室、立雪堂、问梅阁、指柏轩、禅窝、竹谷诸景,形成了前寺后园的格局。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