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吴桢墓的神道石刻。金陵晚报记者段仁虎摄
位于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分布在紫金山北麓的明代功臣墓,也已经被列为明孝陵的组成部分。近日,有文物爱好者指出,位于板仓新世纪花园内的两处明代功臣墓石刻长期被“张冠李戴”,现场说明牌摆错位置。而且,由于早年间移动过位置,一件明代龟趺也被放错。
两个石刻群东西分布
文物爱好者“老邵”(网名)告诉记者,朱元璋在选定紫金山独龙阜为其死后陵寝(明孝陵)所在地后,又陆续给一些开国功臣以“赐葬钟山之阴”,也就是赐葬紫金山北麓的待遇,以示恩宠。
朱元璋去世后,紫金山北麓形成了功臣墓围绕明孝陵,环抱分布的景观,长眠在这里的明朝开国功臣,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仇成、吴良、吴桢等名将。
其中,江国公吴良墓和海国公吴桢墓位于板仓街3号一处名叫“新世界花园”的小区内,在开发成房地产之前,这里是原南京电影机械厂。
“老邵”日前探访、拍摄了吴良吴祯墓,在对比资料时,他发现了问题:“这两座墓的石刻群相距不远,一西一东。现场的说明牌,将西边的石刻群标注为吴良墓石刻,东边的石刻群则标注为吴桢墓石刻。”
“老邵”认为,说明牌标错了,西边的石刻群其实是吴桢墓石刻,东边的石刻群则是吴良墓石刻。此外,一件本来属于吴良墓的龟趺,如今则被放置在吴桢墓石刻群中。
记者探访吴良吴桢墓
记者日前到现场也进行了探访。走进新世界花园,沿着一条小路,由西往东走,首先看到一组明代功臣石刻,依次是一件龟趺、两匹石马(有拉马侍)、两只石羊、两只石虎、两个石人(武将),现场说明牌标注,这组石刻是“吴良墓”神道石刻,说明牌还介绍吴良其人:“吴良、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早年带着弟弟吴桢,以及徐达、汤和等24人随朱元璋起兵。洪武十四年(1381)病逝,去世后追封‘江国公’,赐葬‘钟山之阴’,在鸡笼山明功臣墓中他排名第十五。”。
再往东走,记者又看到一组石刻,数量相对前一组较少,依次是两只石羊、两只石虎、两个石人(武将),并没有石马。说明牌标注,这组石刻是“吴桢墓”的神道石刻。吴桢也是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洪武十二年(1379)病逝,去世后追封“海国公”,在鸡笼山明功臣墓中他排名第十六。
“老邵”表示,吴良和吴桢是为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的亲兄弟,生前不分彼此,死后也葬在一起。但遗憾的是,说明牌却将两组石刻弄混了。
资料和标志牌不一致
“老邵”给记者举出了多种资料证明。《南京文物志》、《钟山志》 等权威资料记载,吴良吴祯兄弟两人等级相同,按照明会典对官员墓葬制度的规定,兄弟两人墓前的神道石刻种类、数量应该是一样的,但几百年后,吴良吴桢墓的石刻都已经不完整了。具体说来,吴良墓前存有龟趺一、石羊二、石虎二、石人二;吴桢墓前存有石马二、石羊二、石虎二、石人二。“简单说来,有石马的就是吴桢墓,没有石马的就是吴良墓。”
进行对比后,记者发现,文物资料和现场标志牌显然存在矛盾。“老邵”认为,西边的石刻群有石马,应该是吴桢墓;东边的石刻群则是吴良墓。
可以依据的资料还有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学者朱偰现场调查,拍摄照片后出版的《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书中显示,吴桢墓存有石马,和如今说明牌标注为“吴良墓石刻群”中的一匹石马完全一样。
《钟山志》还指出,吴桢墓石刻曾经经历过两次移动。1952年,此墓石刻群整体移动到吴良墓西侧;2002年,吴桢墓石刻又再次向西移动。“老邵”推测,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应该和吴桢墓石刻群两次被移动有关。
记者昨日将此事向文物部门进行了反映,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到现场核实情况后,如果的确说名牌标错了,将做出改正。
■新闻链接
紫金山北麓有多少明功臣墓
专家介绍,按照顺时针方向,紫金山北麓现存明功臣墓分别分别是开平王常遇春墓、皖国公仇成墓、海国公吴桢墓石刻、江国公吴良墓、中山王徐达墓、岐阳王李文忠墓,这些功臣墓都存有大量精美石刻。另外在板仓苗圃和某部队院内,还有两处功臣墓石刻,可惜还不能确定墓主身份。 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