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破获假化妆品大案 涉案逾3000万元

2017-03-24 09:11
  • T大

7家公司,两家工厂,还有一批追随者,编织出了一个涉及6省20余市,金额高达3000万元的“山寨”化妆品巨网。徐州警方经过长达6个月的不懈追查,终于揭开了这些假化妆品的“庐山真面目”,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25名,逮捕6名,移送起诉11名,缴获假冒注册商标商品2万余件。3月23日,警方举行的发布会,为这起涉假大案的侦破画上了句号。

警方供图

疑云:有问题的化妆品

2016年10月9日,徐州景区公安分局珠山派出所接群众举报称,其在网上一家“免税店”购买了一款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明显感到不对劲。“我怀疑买到假货了。”该市民称,自己以前用过这种化妆品,两者相差很大。

该市民买到的疑似假货来自连云港的一家网店。进一步查访,民警发现不止一人反映这家淘宝店售卖的化妆品有问题。“知名品牌怎么会有这么多问题?”景区分局高度警觉,随即展开深入调查。

办案民警发现,这家淘宝店销售的化妆品,涉及的化妆品品类繁多,包括眉笔、散粉、睫毛膏、唇膏等用品。经摸底调查,警方认定这家网店涉嫌卖假售假,并且数额较大。

警方暂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对相关网络数据及快递单、销售记录、资金流向进行前期侦查梳理,深度研判。最终确定“免税店”的供货商为山东威海的王某宝、尹某峰、齐某羽等人。经过数日侦查,成功锁定了供货商的仓库位置。

警方供图

突袭:兵分多路实施抓捕

落实嫌疑人真实身份和住处、仓库位置后,警方迅速组织100余名警力于2016年10月下旬从徐州出发,奔赴连云港、威海实施抓捕工作。专案组民警在威海一处仓库内,将王某宝等18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现场查获价值50余万元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王某宝等人只是中转商,他们还有上家。专案组又经过长达1个月的调查,查清楚了王某宝等人的上级供货商吴某俊、梁某林隐藏地。专案组派出精干警力再次奔赴威海,12月24日,成功将梁某林等8名嫌疑人抓获归案;12月28日,在威海文登将嫌疑人吴某俊抓获。

根据案件关键人物吴某俊等犯罪嫌疑人的交代,专案组循线深挖,又在山东青岛将吴某俊的供货商张某等人抓获归案。通过梳理张某支付宝信息,明确其进货渠道,进而锁定张某在浙江义乌的制假销假上线曾某辉、肖某英夫妇。

在广东韶关,随着曾某辉、肖某英的落网,一个分工明确,横跨全国6个省,集生产、运输、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假化妆品犯罪团伙浮出水面。曾某辉兄弟姐妹4人,连同他们的7家公司、2家工厂,近年来制造冒牌化妆品,通过浙江一家大型批发市场和“微商”等渠道,销往国内外谋取暴利。

从案发到侦破,专案民警历时6个月,行程3万余公里,成功破获了这起涉及6省20余市的特大跨国制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25名,逮捕6名,移送起诉11名;缴获假冒注册商标商品2万余件,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

狂涮网民: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

据警方介绍,本案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伪化妆品公司和工厂开张后,成千上万的冒牌化妆品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在精心安排之下,众多“下线”成为假化妆品的追随者,这些冒牌的化妆品通过淘宝店、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迅速流入市场。

这些假化妆品,包括眉笔、散粉、睫毛膏、唇膏等。像专柜售价26元的散粉,七八块钱批发给“下线”,而它的实际成本才8毛多。但由于表面工夫做的很好,这些化妆品足以“以假乱真”。

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潜心研究网络销售规则,为了销售排名,购买先前信誉良好的店铺来销售产品,利用刷单增加销售量以及好评返现等手段增加好评率。同时,缴纳高额推广费用,与网络公司签订推广协议,增加产品推广,获得排名,增加“可信度”。

同时,为了让消费者相信他们买到的化妆品是“真的”,嫌疑人还把产品先寄往国外“走一圈”,包装后再寄回国内,而购买者看到包装上的发货地址时,一般都相信他们买到的是国外代购回来的。

警方提醒,当前很多微商通过微信发布货物的照片,但自己对销售产品的来源不清楚,有的本人甚至根本就没见过货物。因此,提醒广大群众,对于朋友圈利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商品,要提高鉴别力,注意该类商品的产地、进货渠道是否正规。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