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阳山碑材附近的袁机墓。
才女袁机(1720-1759),字素文,是袁枚(1716-1797)的三妹。
提起袁枚,大家都熟悉,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但四十岁即告老还乡。此“乡”不是祖籍浙江钱塘(今杭州),而是在江宁(南京)小仓山下随家仓筑随园,吟咏其中。据说后来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以随园为原型;而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更是家喻户晓的美食菜谱。
袁机和哥哥袁枚一样有才华,但一生命运却很悲惨,让人嘘唏不已。
指腹为婚注定一生“杯具”
袁机,字素文。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生在读书人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幕宾,在湖南、云南、广东、福建等地为地方官做幕僚,没有机会和子女在一起生活。母亲是知识女性,闲暇爱读唐诗,但大部分时间忙于家务,做针线补贴家用。哥哥袁枚比她大四岁,家里虽穷,但还是请教师指导袁枚读书。袁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自幼喜好读书,有时随袁枚听老师讲课,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练习写诗。她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端庄秀丽,是才貌双全的姑娘。
袁机周岁时,袁父给她定了亲。原来袁父在如皋人、衡阳令高清处做幕宾,1723年高清死,有亏空,妻儿下狱,其弟高八解救不成。已离开衡阳的袁父赶去救出原东家家属。高八为感谢他的情义,说你三女儿没定亲,我妻现有身孕,若生男儿,愿结为亲家,袁父答应。高家果然生了男孩,送来下定的金锁,亲事正式确定。
高家的儿子叫绎祖,相貌不扬,矮小弓背,斜眼,性情暴躁狠毒,不走正道,高八常气得把他打得死去活来,感到对不住袁家,于是伪称孩子有治不好的病,商量退亲。
袁机认为,女子只能从一而终,并表示:夫婿有“疾,我字(侍)之;死,我守之”,后来,高家又来人说明高绎祖不成材的实情,希望袁机不要往苦海里跳,但她“闻如不闻”,坚持不退亲。1744年,袁机到如皋成了亲。
贤淑持家换来拳打脚踢
袁枚听说小妹执意要嫁,就苦心告诫小妹要尽子媳、妻室的责任,要学会婆家的生活习惯。袁机早知高绎祖人品不端,便想到如何恪尽妇道。所以,她孝敬婆母,深得婆婆的喜爱。
高绎祖则残酷地虐待她,袁机则逆来顺受。高不愿意见她做针线,她就停止女红;高不要她写诗词,并把她的作品毁掉,她则不再吟哦;高爱赌博,拿她的嫁奁做赌资,输光了,拿棍子打她,拿火灼她,对她手打足踢,婆母来阻止,高竟把自己母亲牙齿打折。
更严重的是,高绎祖还要把袁机卖了抵账。袁机被逼无奈,一面逃到尼姑庵,一面请人报告娘家。她的父亲赶到如皋打官司,判决离异,把袁机领回杭州老家,这大约是1748年的事。
寓居南京诗歌抒发悲伤
袁枚于1752年定居南京随园,举家迁徙,袁机随同到达。她因没有丈夫,几乎按照寡妇的生活规范来生活,穿素色衣服,不化妆,不听音乐,遇到时令节日偷偷地哭泣。她不吃荤腥,吃斋,她取别号“青琳居士”,表示在家修行。
袁母章太夫人健在,袁机以侍养母亲为职责;寄居在哥哥家里,有时帮着料理家务。每当章太夫人、袁枚生病时,袁机精心照料,讲各种故事,为他们解闷消烦。因为她才识高,有许多掌故袁枚听着都很新鲜,受到教益。家里人读书识字也常请教她,因此袁枚以“问字举家师”形容她(《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五)。袁机有一个哑女阿印,带在身边,想方设法教她识字、绘画,以便她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他人交流,生活下去。袁机为女儿耗费了大量心血。
袁机把她的凄凉之苦,一一用诗歌抒发出来。如《闻雁》透露出自身如同孤雁哀号的心情:秋高霜气重,孤雁最先鸣。响遇碧云冷,灯含永夜清。自从怜只影,几度作离声。飞到湘帘下,寒夜尚未成。
《偶作四绝句》之一:归梦隔扬州,空庭雨不休。女娇频乞果,婢小懒梳头。之二:难分千日酒,且煮六班茶。怕引游蜂至,不载香色花。
袁机在这段孤独的日子里,创作了几十首寄托伤感的诗歌,后来由袁枚将她的数十首诗歌编辑刊刻,题名《素文女子遗稿》,收到《小仓山房全集》中,为“袁家三妹合稿”之一,有1891年印本,又被收到《随园全集》中,有1918年上海文明书局刻本。袁机的诗在意境中蕴含着哲理,表现出她的思维和文字才能。
悲苦历史凄凉葬于阳山
袁机虽然在形式上离异了,身子走出高家,心却没有完全离开。她惦记婆母,有时托人给婆婆带去食品衣物,并写出《寄姑》表示感念的心情:欲寄姑恩曲,盈盈一水长。江流到门口,中有泪双行。
离异后的袁机,对于丈夫多少有一点恨意,如在《感怀》中所说:“回首夕阳芳草路,那堪重忆恨悠悠。”但还是把他当作丈夫看待,所以1758年高绎祖死讯传到南京,袁机还写出《追悼》诗,这才明白他们的婚姻是真正的结束了,所谓“死别今方觉”、“合三生幻,双飞一梦终”。由此可见,袁机是封建时代女子“三从四德”的牺牲品。
次年,袁机也得病亡故,终年40岁。数年后的乾隆三十三年,袁枚葬三妹于阳山,并写下凄楚动人的《祭妹文》。评论家将该文与韩愈《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同称我国古代三大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