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日历 | 梅兰芳无锡献艺 市民连夜排队抢票
- T大
(梅兰芳剧照)
1953年6月16日,中国京剧院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率京剧团抵无锡,从18日起在市人民大会堂演出《霸王别姬》等10个精彩剧目,历时10天。
梅兰芳来锡唯一公演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商人吴复明出资在锡开设庆升戏园后,中央、金城、中东、南京、泰山、大光明、三星及西门的西园、西新等戏馆陆续开出,新世界游乐场更是吸引了众多京剧名家汇聚无锡,如京剧四大须生的言菊朋、马连良,“南麒北杨”的周信芳、杨宝森,“江南活武松”盖叫天,四大名旦荀慧生、尚小云及南方名旦冯子和、余派传人孟小冬等名优。
(梅兰芳:京剧大师的爱国情)
但是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却没有到无锡来献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一人应无锡人民大会堂之邀来锡演出过,时间是在1953年6月。
这是梅兰芳一生唯一一次来锡公开演出,京剧名小生姜妙香、其子梅葆玖、弟子言慧珠同行。当时梅兰芳已年届六旬,身份是中国戏剧院院长,但他仍然带着梅剧团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演出,旨在传播京剧艺术。
梅兰芳来锡演出的消息一传开,整个无锡城都沸腾了,无锡周边城市都有不少戏迷特地赶来看戏。开在崇安寺公园路上的吉士照相馆(湖滨照相馆前身),在梅兰芳来锡前两天,就在橱窗里全部换上了梅兰芳、梅葆玖和他的弟子言慧珠的剧照和个人照。
位于复兴路上的无锡人民大会堂于1952年4月20日落成投入使用,内设2812个座位,是当时无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剧场。梅兰芳此次来演出的地点就设在这里。人民大会堂特地在报纸上刊登了梅兰芳来锡演出的广告,5天之内,戏票已经一抢而空。 当时梅兰芳演出的戏票票价共分七等,老币八千元至二万四不等。以当时的物价水平来说还是比较奢侈的,即便如此,想要买张梅兰芳的戏票却极为不易,为抢到一张戏票,不少人带着席子在售票处通宵排队,还有人以半张票价为报酬雇人半夜排队买票。
不过,应剧团方要求,其中有一部分戏票的购票资格是由无锡市总工会按公会系统分配到各单位的,其中对文化系统有所倾斜。但票少人多,在分配时就显得捉襟见肘,抽签就成了公平获取购票资格的最好方式。当然也有协商共享的,比如四五人合用一票,轮流进场,各看一小段戏尽管不能过足戏瘾,但总是聊胜于无。剧场方倒也人性化,允许如此操作。
梅氏唱腔“声动”无锡
6月16日晚,梅兰芳一行120余人抵锡,得到了无锡市政府和文艺界200多人的隆重接待。梅兰芳下榻在苏南行署招待所,即新生路一号的缪公馆。
每天开演前,梅兰芳乘坐的小轿车周围总是围满了戏迷。据说后来马连良来无锡演出时,也曾要求住在梅兰芳住过的缪公馆,但未能如愿,最后下榻泰山饭店。
(这张全家福是四十年代旧照,前排自左至右梅葆玥、福芝芳、梅葆玖、梅兰芳,后排左起梅绍武、梅葆琛。)
6月17日,梅兰芳一行先是进行了一场招待解放军、志愿军的慰问演出,18日正式公演。梅兰芳主演,姜妙香、梅葆玖配戏,三天“打炮戏”分别为《醉酒》、《奇双会》和《霸王别姬》,临末是《金山寺》连《断桥》。
梅兰芳在锡原本计划演出10天,后又加演1天,上座率场场爆满。其中,《霸王别姬》演得最多,共计四场。梅兰芳嫡传弟子言慧珠插演了《花木兰》,另有两个日场均由梅葆玖主演。
江南六月中旬,气温已经很高,剧场又环境封闭,仅有电扇供驱暑热,京剧演员要穿着厚重的戏衣演出,着实不容易。但包括梅兰芳在内的梅剧团每位演员唱念做打,无丝毫的随意和懈怠。梅兰芳用宽高的嗓音,柔美的音色,落落大方的行腔和雍容华贵的气度,征服了无锡观众。
每场演毕,台下的观众便涌向台前,梅兰芳率主要演员频频谢幕,直至由梅兰芳一人谢幕方休。梅迷们又赶往后台,恭请大师签名。
其间,时任上海市长陈毅曾经悄悄来看戏,随后又悄悄离开,未惊动任何人。6月28日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游览了太湖风光,随后梅剧园离锡赴泰州等地继续演出。
以无锡人民大会堂每场观众近3000人计算,十天时间里至少有30000人观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当时无锡人口有40万,毕竟只有极少的观众能够一睹梅兰芳的风采。一些买不到票的戏迷聚在剧场门口,听梅兰芳从扩音喇叭中传出的唱念之声。
当时,无锡人民广播电台通过收音机、矿石机和临时架设的高音喇叭向城乡和周边城市转播了梅兰芳的全部演出实况,使得更多戏迷可以通过电波一饱耳福。 但梅兰芳此次在锡演出也曾发生过一点小波折,配合梅剧团演出的江苏省京剧团认为9:1的演出分成不合理,梅剧团获利太高曾打算罢演,后经行政部门做工作,演出才得以顺利进行。
梅兰芳因私来锡两次
这是梅兰芳一生中唯一一次来锡公开演出,但并非他唯一一次来无锡。在此次演出前后,他有两次因私来过无锡。
(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饰演杨贵妃)
一次是在民国十九年(1930)7月27日,梅兰芳来无锡游览了太湖山水。另一次是在1957年7月,他在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之前,也曾来过一次无锡。这里要提到一个人,他叫潘勤孟,宜兴人,工书法,曾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改编连环画。他与梅兰芳相熟,与无锡福新面粉公司总经理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为知交。据他回忆,当时梅兰芳打算开办一个科班培养京剧人才,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校舍。王亢元得知这个消息后,即托潘勤孟转告,表示他在无锡的私家园林蠡园空着也是空着,愿意免费赠送给梅兰芳用来办戏剧学校。梅兰芳也有意接受,并在潘勤孟、秘书许姬传和梅剧团联络员郭效青的陪同下,来无锡蠡园考察过。蠡园风景优美,房屋充足,完全能够满足办学的条件,梅兰芳也颇为满意,但问题是当时蠡园的总面积达到七八十亩,一年须缴纳的地价税就在上万元,个人办的科班难以负担这笔费用,故最终未能成为事实。如若不然,这蠡园深深处,京腔京韵,亦会是别有一番风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