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日历 | 陶行知:教育是将小鸟放到大自然中

2017-06-28 17:14
  • T大

陶行知

2006年7月4日,由中国陶行知基金会、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主办的“陶行知与江苏暨电视连续剧《陶行知》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数据显示在南京,有6所幼儿园、3所小学、2所中学以“行知”命名、6座各级学校的教学楼、5条道路、2座纪念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行知”。

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安徽歙县一个贫苦家庭中,共姐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年幼时姐姐因病夭折。贫寒的家境让陶行知的学习之路一开始就极为艰难。束脩之礼是中国古代学生开蒙读书时向私塾先生的一些表示,多以腊肉或其他方式呈送给塾师,但囿于家境贫寒,陶行知家中甚至连向塾师呈送的腊肉都拿不出来。但得益于陶父早年良好的启蒙,村中塾师得闻陶行知的聪慧,愿意免收束脩之礼为其开蒙。

陶行知在徽州相继求教于方庶咸、吴尔宽、程朗斋、王藻等几位老师,常常翻山越岭奔走数十里山路求学,风雨无阻。1906年,因陶行知父母在歙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帮工,陶行知有了进入该校学习的机会,也开启了他中西文化交融的第一步。

1908年,陶行知考入杭州的教会学校广济医学堂,然而三天后就因为学校对非基督教徒的歧视愤而退学。他经崇一学堂的老师唐进贤推荐,考入南京汇文书院。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堂,陶行知也有幸升入金陵大学,并成了金陵大学的首届毕业生,以总成绩第一的身份在毕业典礼上宣读毕业论文《共和精义》。

随后,陶行知奔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获取政治学硕士学位后,他为了实现“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这一理想,不顾经费之困顿,奔赴当时世界教育的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哥大期间,他师从杜威、克伯屈、斯特雷耶等进步主义教育大师,为其日后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电视连续剧《陶行知》

为了改造中国乡村的落后状况,他决定在南京城北创立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在他发布的《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他强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所以“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与同时代一些非科班出身缺乏系统建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不同,陶行知毕业于世界知名的教育学院,师从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学家。所以,他从一开始就自觉自发地建构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从归国前后到去世前夜,陶行知始终围绕着“生活教育”理论笔耕不辍,著述多达400余万字,建构起了一套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理论完善、操作可行的学说体系,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认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源自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点。在结合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后,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累积过程,而经验又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提倡这种实践,那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所以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一系列的观点。

“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陶行知认为,“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在陶行知看来,与生活产生了关系,以生活为中心,便产生了教育。也就是说,与生活能够产生密切联系,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强调的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实施场域。之所以反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因为陶行知希望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将社会中的一切力量运用到教育中去,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在陶行知看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是将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外面自在的世界里捉到笼子里,以学校的所有功能来代替社会的全部功能,实际上这样所学的知识仅仅是以适应学校为标准的。而正确的做法是将小鸟放到大自然中,将学校的外延扩展至广阔的社会与自然当中。

这一做法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密切相关,在当时学校教育还未普及,大多数民众还处在文盲的状态下,借助社会教育的功能,发挥民众的教育作用,才能扩大学习的范围。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