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日历 |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指尖的艺术
- T大
1986年10月12日,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在苏州建城开馆,馆址设在和鏊祠。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闻名于世。苏绣因其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活泼,制作精细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闻识天下百类货,此间风物属苏绣。”素有“古今中华第一绣”之称的苏绣,历史悠久,手工技艺精湛,与昆曲、评弹、宋锦、明式家具一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中国苏绣博物馆1986年建成,馆址原在环秀山庄内,1988年底迁于苏州景德路274号王鏊祠内,也就是从里面搬到了路边。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明代,苏州刺绣形成“精细雅清”的地方特色,清代苏绣发展到鼎盛时期。
博物馆占地一亩半,分大门、仪门、餐堂三进。大门宽阔,并悬挂九个红底明黄色字的宫灯,每个灯上书一字,写明馆名。馆内分别有:古代刺绣品室、明清刺绣品室及近代刺绣品室,以展出百多件珍贵的不同时代的苏绣文物,从而展现苏绣发展的历史。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展出大厅面积约300平方米的苏州刺绣博物馆高度概括了这漫长的苏绣艺术史,其中包含宫廷刺绣艺术,民间刺绣艺术两部分,其中包括唐宋元明清时代期抱经书的经袱,在近代绣品室,重点陈列了素有“绣圣”,“神针”的美称的刺绣艺术家沈寿的刺绣杰作。
馆内还展出了许多从西汉到明清的绣品实样,还有极为珍贵的苏绣经袱。霆霆华然,脉脉神功,令人皆为叹服。让人不禁想到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家家架绣棚,人人飞针巧
苏绣(图片来自网络)
苏绣史上又称“丝绣”,亦谓“女红”。据《说苑》记载,2500年前苏州就有刺绣服饰,而且是起始于民间。至明代,苏绣开始形成“精细雅洁”的独特风格。其时,刺绣欣赏品多采用文人画稿,出现了专为皇室御用的宫廷绣和商品绣。至清代,苏州被称为“绣市”,有绣庄150多家,绣工达10万余人。
少女或老妇坐在工场里飞针走线,一座座山林,一片片湖海,一只只蝴蝶、小猫、牡丹,在她们的绷架上一点点诞生;飞檐碧石、栋宇轩窗、现代建筑,在她们手上变得气韵生辉。苏绣绣工以女性为主,但是创造者也并非清一色绣女。但民间也有这样一个故事:“耳顺之年”的顾家翘是位“姑苏爷”,他爱好苏绣,刻意创新,自1999年起,在悉心研究苏绣技法基础上,先后以国外人体摄影作品为蓝本,创制成首幅人体摄影双面三异绣,还绣制了在绣品两面表现出不同针法的《月色荷塘》、《天鹅舞》等作品。2005年,他创制出双面五异绣《白猫和熊猫》,以及通过灯光能尽现绣品细部的隐亮绣《东方明珠》,实现了苏绣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如今在苏州几十个旅游点、几百家经销店内,苏绣随处可见。苏绣质量高低一看做工,二看装裱。一般来说,做工粗糙的绣品整幅用一根线绣制,基本上只绣出个轮廓;而精细作品,在最细微处见功夫。再看装裱,一幅不错的作品用了红木装裱架,自然不同凡响。一般而言,3米之外是观赏刺绣作品效果的最佳位置与角度。平庸的绣品,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画面只是个平面,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好作品恰恰相反,远看不是画却胜似画,近看针脚匀称、紧凑、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