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里“被人遗弃”的炮楼 极有可能是日军侵华的见证

2017-12-26 09:31
  • T大

菜地里的炮楼。

在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高家村684码头附近,一座高约6米的炮楼矗立在江边,射击孔里似乎还能看到隐蔽的枪眼,听到震耳的枪声。然而,四下一看,这座炮楼却“身”处菜地中,旁边胡乱堆着些农用杂物,俨然一副为人遗弃的样子。

这个炮楼究竟是谁人、何时所建?是否需要保护起来?

近日,南京城市史研究者张智峰带着记者来到这座炮楼前,试图揭开历史的谜底。

“无名氏”可能是日本侵华罪证

在一片菜地里,记者看到,这座炮楼为8面棱柱体,顶部有12个瞭望孔,中部有44个射击孔。张智峰介绍,他是在2010年发现了这座炮楼,后来就走访了附近的居民,从后者口中得知这是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因为没有发现有相关史料记载,这座炮楼成了一个“无名氏”。

而就在炮楼的南面,正是沪宁线——在战争年代这条交通线路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后,京沪铁路(因南京是民国首都,故而沪宁线曾被称为“京沪线”)落入日本人之手。控制了京沪铁路这条运输大动脉,侵华日军的军用物资和部队就可以频繁往来上海与南京之间。而为了阻止日军的行动,活跃在京沪线栖霞山、龙潭、仓头、下蜀一带的游击队,经常破坏铁路,给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目前根据老人的口述,这座炮楼是抗战时期日本人留下来的。”或许正是为了防止游击队的破坏,焦头烂额的日军在铁路沿线修建了炮楼与之对抗。

保存较为完好的炮楼“挪为私用”

而如果是抗战时期的建筑,那么至今也有70多年的历史了。而这座炮楼现状如何?

据了解,由于沪宁线栖霞山段距离长江太近,为了防止塌江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沪宁线龙潭至栖霞山段铁路改线,从栖霞山北面改到南面,于是北边这段铁路线就不再承担沪宁铁路运输任务。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来的铁路线已经淹没在草丛中,当年的铁轨隐约可见。

而与这条“没落”的沪宁线在不远处隔河相望的炮楼,整体外观保存较为完好。但一些农用的杂物和破败的桌椅胡乱搭在炮楼旁,低矮的射击孔还伴着荒草。炮楼的入口被简单盖上,因为内部已经成了私人的农用品放置处。

“这样是肯定受不到保护的。”张智峰说道,“当地居民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并不够。”上个月,南京市规划局批前公示了一份历史建筑保护名录,400多处建筑涵盖其中。此外,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也在今年公布,金陵船厂、南京第二机床厂等工厂也被挂牌。“我个人觉得这座炮楼目前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有些遗憾。这极有可能也是日军侵华的见证。”张智峰说道。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该炮楼并不了解,不过该局还将在南京全市域启动第三轮历史建筑的普查,欢迎市民提供相关线索和建议。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