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杜威: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中国百年

2018-07-27 09:43 凤凰网江苏综合
  • T大

2018年7月26日,位于南京浦口的北欧德美幼儿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查尔斯•阿贝尔曼校长一行。

带队者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美国中年男子,名叫查尔斯•阿贝尔曼,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总校长,队员是一群好奇的美国中学生。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寻访一个人—— 约翰•杜威。

约翰•杜威是谁?

“世界思想领袖,教育先导”来到中国

时光回溯100年,1919年,中国正处民国期间,军阀混战,局势动荡。

黑暗之中,一位西方教育学家劈波斩浪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教育新思潮拉开崭新的一幕,他就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先生。

约翰•杜威

资料记载:约翰•杜威,1859年出生于新英格兰佛蒙特州伯灵顿市,典型的学霸,20岁就毕业于佛蒙特大学,5年后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职,因学术成果卓越,被誉为美国早期实用主义三大代表之一,也是芝加哥学派(来源于芝加哥大学不同学科学派的统称)的先驱,在学术领域都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理论,影响至今。

他和中国的结缘,起于1919年。

那年的4月,60岁的约翰•杜威受到时任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等人的邀请,从日本中转,来到中国。

约翰•杜威的中国之行,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一项盛事。

当时《申报》就发布了杜威来华确切日期,并称他为“世界思想领袖,教育先导”, “教育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教育会和浙江省教育会均将派代表欢迎”。

4月30日下午,约翰•杜威终于在万众欢呼中抵达中国上海,随行者是他的妻子艾莉丝和女儿露西;迎接者,有胡适、陶行知、蒋梦麟——这三位中国知名学者,昔日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

抵达中国的第三天,杜威就做了一场名为《平民主义的教育》演讲,资料记载:千余青年冒雨赶来,“听者之众,几于无席可容”。

杜威(右5)来华时的合影,胡适(右4)也在其中。

当时杜威或许想不到,中国一行,竟然长达了两年——准确来说,是两年两个月又二十四天。

原因,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民众对科学和民主的追求,让杜威深感震撼,一再延长归期。

中国期间,杜威除了教学,做了大小演讲200多次,足迹遍及当时22个省中的11个:奉天、直隶、山西、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

“西方的孔子”两度来到南京

杜威每到一处,无一不引发轰动,他被誉为“西方的孔子”。

南京,是杜威的其中一站。

图为1919年5月,杜威夫妇与胡适(后排左一)、蒋梦麟(后排左二)、陶行知(后排右二)、史量才(前排左一)、张作平(后排右一)合影。

杜威夫妇首次来南京是在1919年的5月17日,在南京,他们逗留了大约两周的时间,杜威的学生,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校长郭秉文热情地招待了杜威,亲自带他们参观了南京的名胜。

我们在杜威写给女儿的家书及他后来的回忆中,捕捉到了他在南京的足迹。

(图为清末时期的江南贡院。)

“我们参观了旧时考试大楼,现在正在被拆除。”

——据杜威1919年5月18日写给女儿的家书记载。

杜威参观的旧时考试大楼是南京的“江南贡院”,那时的贡院因科举制度的废除,已被闲置14年。在民国七年(1918年),贡社被下令拆除,只有部分号舍被保留。贡院位于南京城南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现已改为“中国科举博物馆”。

鸡鸣寺

“我们有一天去参观据说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的寺庙时,有人给我们介绍了一幅中国最卓越的书法家的摹拓本——这些字是好几个世纪前根据他的字迹刻写在这些岩石上的。”

——据杜威1919年5月23日写给女儿的家书记载。

杜威所说的中国佛教圣地是南京鸡鸣寺,山门牌坊后照壁,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些字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摹拓本。

“5月里我初到南京的时候,南京高等师范的附属幼稚园正在养蚕。”

——摘自《杜威:教育即生活》

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幼儿园养蚕是从选择蚕子和保存蚕子做起,渐渐用桑叶饲养蚕,让它作茧。杜威到幼儿园时,已是蚕宝宝在抽丝的时候了。

对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幼儿园的养蚕一事,杜威深有感慨,事后提及此事,总忍不住夸赞“这种层次渐进的训练,倘抽象的看来,不过很有趣味罢了,其实在知识上有极大的价值。小孩子从蚕子看起,进而幼虫,再进而作茧,变为飞蛾,几个礼拜以内看出生物的全套变迁,一定能看到许多生物学上的知识。”

这也是他一直倡导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真实写照。

在南京期间,杜威最感兴趣的是南京的学校教育。他花了6天时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接连作了题为《平民主义之教育》《经验与教育之关系》《真正之爱国》和《共和国之精神》等演说。

杜威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演讲的旧址,现为东南大学体育馆。

此外,杜威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南京教育界人员开谈话会,通过设题答问的形式,杜威宣扬了他对中外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对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生启发甚多。

图为杜威(前排左5)与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会员合影)

因那时候,北京的学潮已经波及到南京,出于对五四运动的关注,杜威决定去往这场运动的核心——北京。所以在5月28日那天,他携夫人匆匆离开南京,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五四运动走上街头的学生。

但很快,在1920年3月底结束在京的系列讲演后,杜威受邀南下讲学,再度来到南京。

还是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他系统讲授《教育哲学》《试验伦理学》与《哲学史》。

5月17 日,杜威结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学活动,出发至江浙一带各主要城市讲演。在杜威后来的讲学活动中,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为了联络杜威讲演的总机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选派了刘伯明、杨贤江、郑晓沧等陪同杜威讲演,担任翻译。

系列演讲中,教育是他演讲的重要课题,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及“儿童中心主义”“社会的改良,全赖学校”等新型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让当时封闭的中国深受震撼——1921年,中国学制改革,就以美国教育体制为蓝本,明确提出了“发展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生活教育”等教育标准,深得杜威教育理念的精髓。

1921年,杜威回到了美国。但中国仍然是他魂牵梦绕的国度。他的女儿说:中国一直是杜威深切关注的国家,这种关注仅次于自己的祖国。

1952年,杜威去世。从1919年杜威第一次到中国,到如今后人追寻他的足迹而来,整整百年。

斯人已逝,往事随风,但当年他的中国一行,给中国教育的影响之深远,百年后仍让这个国度的人民获益良多,他的教育理念在中国也如薪火相传,正生生不息。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