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南京人怎么出行?三轮车、水上飞机一应俱全
- T大
据报道,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通知》,南京已经正式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下一步还将继续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提升交通首位度,进一步改造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网,南京老百姓的出行将更加顺畅便捷。回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南京虽然是中华民国的首都,但受当时各种条件的束缚,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还是非常初级的,市民出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公共交通工具自然也是千奇百怪。
民国时期新街口,人力车、出租车很多。
1944年,大华大戏院门前的人力车。
人力车:也叫黄包车,或是东洋车。由上海传入南京,据说发源于日本,清朝末期开始引入中国并占领了南京、上海、北京等许多城镇的街道。最初的人力车两个车轮是木质的,舒适度很差,后改为铁轮、橡皮轮;车上座位有单人的也有双人的。人力车是那时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相当于当今出租车。当时有一种很高档的人力车,装有电石灯和铃铛,夜间灯光闪烁、铃声不绝,乘坐其上很是拉风。当然这种车不是为普通市民准备的,而是各界名流、富商豪绅、演艺红人和机关官僚的长包车,相当于当今的豪华专车了。据1936年统计,当年南京街头正式登记的黄包车就有近12000辆,可见其居公共交通主力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统一计划下,黄包车逐渐淘汰,至1959年基本被脚踏三轮车替代。
脚踏三轮车:脚踏三轮车最早出现在南京街头是1942年,南京解放时尚有4145辆登记在册,有工人近6000人。脚踏三轮车在解放后淘汰了黄包车,持续为南京市民服务20余年,直到1965年出现了机动三轮车,这种被南京人俗称为“马自达”的机动车,最终逐步取代了脚踏三轮车,使其慢慢淡出了市民的生活。
马车:民国时期,马车曾长期广泛应用于南京公共交通,据说是晚清时期从上海传来的。南京的马车比北方的要洋气许多,多是西欧的样式,以英伦风为主,分为敞篷和厢式两种,那时候市民婚丧嫁娶大多租用厢式马车,并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此外,商家从下关码头运货进城要用马车,外地旅客游览风景也要用马车,所以民国时期南京城内马车行也是越开越多,常常维持在300-400家。一些达官贵人和大户人家还备有专用马车。南京解放后,公用马车还为市民服务了将近10年,直至1959年终于绝迹。
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服务南京市民较早,上世纪20-30年代就先后有几家民办汽车公司成立,如“宁垣汽车公司”“关庙汽车公司”和“振裕汽车公司”等,也有公办的“南京公共汽车公司”,还有华侨合办的“兴化汽车公司”,但大多车辆少,线路更少,没有形成什么规模和气候。直至张静江等招股共办的“江南汽车有限公司”横空出世,才整合了南京的公交市场,基本独占了市区公交车业务,其全盛时有公交车300多辆,市内线路8条、长途线路3条,职工1600余人,在当时绝对算是南京公共交通领域的“巨无霸”。抗战胜利后,南京沦陷期间惨遭破坏的公交业务得以大发展,公办的有“首都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民营的有从大西南迁回的“江南汽车有限公司”,公交车辆的数量和线路数量都达到民国期间的顶点。南京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因资金和固定资产被资本家大量卷走而被迫停业的“江南公司”迅速恢复并大力发展,进而成为今天南京公交公司的前身。
南京解放前夕总统府前的畜力车。
民国时期南京的水上飞机。
民国年间,明故宫机场的飞机。
南京市内小火车。
南京解放初期中山码头轮渡与民国时期变化不大。
上世纪40年代中山东路上的出租车。
1943年前后新街口的人力车、三轮车、出租车和公共汽车。
民国时期夫子庙人力车众多。
民国时期南京街头的公共汽车。
出租汽车:南京解放前,存有极少量私人经营的小出租车行和个人拥有的用于拉客的小汽车,这些出租车大多在码头、车站和市区交通要点载客,由于没有固定线路,被市民戏称为“野鸡汽车”。至南京解放时,这类出租车仅存30余辆,1956年全部并入了公私合营的出租汽车公司。
市区小火车:早于1907年,南京市内就有小火车行驶,最初是从下关至白下路,全长11.3公里,后延伸3.8公里至雨花台附近。小火车有3个车头、8节客车厢、3节货车厢,每趟载客500-600人和近万斤货物,最盛时日开上下行30趟,平均每小时对开两班。由于小火车的线路经过了当时南京主城大部,票价比马车还便宜,所以那时它是南京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但至抗战前后,不论是小火车还是市区铁路均已年久失修,安全性大减;加之人口增加、道路扩建等原因,横贯全城的小火车因其阻路、噪声、煤烟等,反成了“南京一怪”,沿线市民不堪其扰。小火车于1958年拆除。
轮渡:长期以来,南京江南江北两岸的摆渡,基本都是依靠民营的舢板、帆船之类的木船。直到1910年,浦口市场局开办了下关至浦口的轮船渡运,起初仅有一条轮船来承担轮渡任务。后来逐渐发展,至南京解放前已经拥有渡轮5艘,日航60个班次,日运量12000-15000人次。此外,还有接通津浦线的火车轮渡。
民航:南京曾经拥有11个机场,但与市民的出行生活似乎一直比较遥远。1929年国民政府设立了航空筹备委员会,决定首先开通长江沿岸的航线,当年5月18日还在南京成立了沪蓉航空线管理处。该航线管理处于1929年7月组织实现了沪蓉线上海到南京一段通航,主要运送邮件及搭载乘客,两地每周对飞6次。同年10月,又增开沪汉航线,由上海途经南京、九江至汉口。之后,因部门改组,沪蓉航空线管理处划归交通部管理,于1930年归并中国航空公司。后来,民航事宜的管理部门又几经周折,但是民航业务始终未成气候。后来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事频繁,加之各部门、各地区权益之争、国营与民营之争、国内与国外之争,以及民航发展的技术性瓶颈限制等因素,旧中国民航的发展举步艰辛,发展得并不成熟,真正能够搭乘飞机出行的南京市民寥寥无几。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