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港城:名家荟萃 人文海州

2018-09-26 09:56 凤凰网江苏综合
  • T大

前言:翻阅清代海州历史,众多名流官宦集聚山海,星光熠熠,一批经史子集诞生于此间,铸就成近代海州文化史上座座高峰,影响久远。

东凤凰山眺望,远处清代曾为板浦、中正盐场,今已化作良田

帅颜保(?~公元1684年),满族正黄旗人,清开国名臣赫舍里•希福次子,名臣索尼族弟,历任吏部侍郎、漕运总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1677年帅颜保任漕运总督期间,向康熙皇帝呈《请复云台山疏》,指出1661年“裁海”将东海云台山划为界外不妥,推动东海云台山“复海”“复山”。云台山复为内地后,帅颜保“捐俸募财,竭力鸠工”,于1680年修复云台山三元宫等庙观,并撰文《重建海州云台山青峰顶碑记》。曾献计辅佐康熙擒拿鳌拜,主持“复海”的大学士索额图,为索尼第三子、帅颜保族侄,应僧人兰盂之邀为云台山观音殿、三元宫撰写碑记,称云台山“诚东南之巨观”。传闻两块石碑因过重无法运送上山,存放于大村碑亭中,乾隆年间毁于牛斗,留待考证。

清初“裁海”曾将东海云台山定为海外,百年后云台山悄然成陆

江之茝(生卒年不详),字杜若,清代海州南云台人,贡生。清朝初年,清廷为了防止郑成功联络沿海居民,1661年兵部尚书苏纳海“会阅江南省沿海地方,将各岛附近村庄俱令迁移内境”,并堵塞海口,片帆不得入海。云台山南城、北城、宿城及十八村万余居民迁居内地,房田俱毁。江之茝在江之雍、杨肤功、郑三乐、成天章、兰盂等帮助下,十余年四处奔走,争取云台山“复山”。1676年江之茝向漕运总督帅颜保递交奏状,敦请清廷将云台山“复为内地”。江之茝著有《复山集》,记录云台山“复山”过程,收录吏部侍郎哲尔肯《会看云台山疏》、两江总督阿席熙《详议吁复云台疏》等文章。

南城曾为云台山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如今海退陆连,与海州已然一体

黄申瑾(生卒年不详),字荆山、荆田,清代江苏南京人,善画山水,有《江山万里》、《层峦仙馆图》等画作传世。1729年黄申瑾到板浦,遥望东海云台山,祷告于三元大帝。1731年黄申瑾在僧人子兰陪同下,游览前顶、后顶和钟鼎(东磊)等,并绘制云台胜境图,分别为“勅赐东海云台胜境图”、“勅赐东海云台钟鼎胜境图”和“云台山二十四景图”。黄申瑾在沛县、沈阳、范阳等地信士僧人以及板浦场盐会支持下,募得百余两白银,将云台胜境图分刻成石碑26块,另镌刻《云台山二十四景图记》石碑。1737年,黄申瑾将30块石碑送往云台山三元宫供奉,并墨拓千余本,今部分石碑收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

黄申瑾云台山二十四景之“沙堤接引”:沙堤将黑风口与山东庄相连,有草庵供行人休息,两侧海浪涛天

崔应阶(?~公元1782年),字吉升,号拙圃,清代湖北武昌人,历任山西汾州知府、河南陈州府知府、河南驿盐道、安徽按察使、贵州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署巡抚、江南常镇扬道、山东布政使、贵州巡抚、闽浙总督加太子太保、漕运总督、刑部尚书、左都御史等。崔应阶好古琴,著有《研露楼琴谱》,撰写杂剧《烟花债》《情中幻》和传奇《双仙记》,合称《研露楼曲》,有《拙圃诗草》等著作。崔应阶任漕运总督期间,巡视黄河水道,阅兵东海,游历云台山,有《晚渡黄河至海州》《登云台望日峰》等诗作。崔应阶与海州吴恒宣合作传奇《双仙记》,故事以海州城、锦屏山等为背景。崔应阶从三元宫僧人通许手中得到云台旧志,认为内容多怪诞,出于军事需要,于1772年聘吴恒宣编著《云台山志》。

崔应阶与吴恒宣编撰《云台山志》,志以山著,山以志扬

吴恒宣(生卒年不详),字来旬,号郁州山人、云台山人、卧云子,清代江苏海州人,原籍淮阴山阳,乾嘉学派著名学者、戏曲家,著有《郁州山人集》《火牛阵》《义贞记》《无双记》。吴恒宣少时为神童,曾游遍云台山水。漕运总督崔应阶称之为奇才,“延之入幕”,并与吴恒宣编著《云台山志》10卷。山志详细记载云台山的村落、山体、河流、关隘等情况,并绘制云台山总图、凤凰城图等26幅,有原委、山岭、城村、胜迹、寺观、物产、艺文、轶事、辨讹等篇目,成为后世海州编撰州志、山志的重要参考。崔应阶去世后,吴恒宣郁郁而终。

东凤凰山向西北远眺,曾经海浪滔天的海峡成为繁华的都市

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历任溧水、江浦、江宁等知县。1743年袁枚由翰林院编修改任海州沭阳县知县,曾赴赣榆县办理案件,在《赴赣榆鞫狱道出海州》诗中云,“此行为折于公狱”,于公为西汉东海郡人,为东海孝妇鸣冤,海州有孝妇祠、于公疃。袁枚在南京小仓山下建随园,世称随园先生,在此办学的南京师范大学亦称“随园”。袁枚对板浦汪恕有滴醋赞赏有加,其《随园食单》写道:“镇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为第一,浦口醋次之。”

曾经的淮北盐都—板浦:汪恕有滴醋、香肠、小脆饼、大刀面等美食闻名遐迩

唐仲冕(公元1753~1827年),字云枳,号陶山居士,世称唐陶山,清代湖南长沙人,著名学者,历任江苏荆溪知县、吴江知县、海州知州、四川通州知州、苏州知府、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唐仲冕曾主持泰山书院,著有《岱览》、《陶山集》等。唐仲冕1802年、1803年两任海州知州,剿灭盐枭和悍匪,捐养廉盐建石室书院,开掘甲子河疏通海州漕运。1804年唐仲冕任总修,聘用许桂林、许乔林、乔绍侨、乔绍傅、汪梅鼎、石文煃、魏标、唐鉴、翁咸封、周萃元、沈祥恩、吴之隣等地方官员、海州籍官员和学者35人,于1805年编撰成《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该志共32卷,29目,113小目,40余万字。《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被方志名家称为“江左名志”,许乔林称之“体例精审,为近世方志之冠”。

南开大学柏桦教授在央视栏目《法律讲堂》言唐仲冕在海州任上误断命案且被发配边疆,应是张冠李戴,以讹传讹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编撰,三任知州唐仲冕、师亮采、孙源潮皆有贡献

凌廷堪(公元1755~1809年),字次仲、仲子,清代海州板浦人,籍贯安徽歙县,1793年进士,安徽宁国府教授,曾主讲敬亭书院、紫阳书院,乾嘉学派著名学者、经学大师、音韵学家。凌廷堪曾游历云台山水,撰写《云台二十四景组诗》,著有《校礼堂集》《校礼堂诗集》《礼经释例》《元遗年谱》《燕乐考源》《梅边吹笛谱》等。凌廷堪广交天下名家,桃李满天下,阮常生、胡培翚、张其锦是其中的佼佼者,海属地区许乔林、许桂林、乔绍傅、乔绍侨等名士也多师从凌廷堪,李汝珍亦向其请教过音韵学。

凌廷堪出生于海州板浦,少时家贫,后来努力攻读成为经学大师

阮元(公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江苏仪征人,乾隆年间状元,历任浙江巡抚、兵部侍郎、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人称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阮元与凌延堪为好友,与许乔林多有诗文往来,推崇许桂林的天文学和数学水平,称“谈天秘欲传宣夜,学海深须到郁州”,将许桂林编入《畴人传》。阮元称云台山“山名与余字合”,“认作家山安稳住,今宵有梦到三元”,著有《阅兵海上驻节凤凰城》《夜宿海州云台山东海营次日阅兵》等诗作,见证黄河泥沙淤积云台山渐次成陆。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为“三元”,所以把三元大帝的道场云台山认作“家山”

师亮采(公元1768~?),字承祖、芷塘,号禹门,清代陕西韩城人,历任安东知县、江阴知县兼署任海州直隶州知州、海安同知、高邮知州。1806至1808年师亮采署任海州知州,1816年任海州知州,是年夏天,琉球国毛朝玉一行出海遇飓风,飘泊到云台山鹰游门,师亮采“请大府,奏送闽,附船还国”,毛朝玉临行前赠送琉球铜炉。师亮采在铜炉壁刻文记载此事,铭曰:“三品金,一瓣香,航海来兮波不扬。”琉球炉原供于宿城法起寺,今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见证。师亮采在花果山水帘洞、东磊、郁林观、孔望山、白虎山留有诸多石刻,并在东海温泉建“泉神祠”,邀许桂林撰《温泉铭》。1835年师亮采随两江总督陶澍“阅伍”重回海州,著有《东磊铭》等诗作。

师亮采在云台山、孔望山留下诸多石刻,水帘洞“灵泉”为其手笔

许乔林(公元1775~1852年),字贞仲,号石华,海州板浦人,举人,乾嘉学派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历任国史馆誉录官、山东平阴县县令。许乔林与弟许桂林并称“海州二许”“东海二宝”,师从凌廷堪,曾为李汝珍《镜花缘》《受子谱》作序。许乔林回乡后主讲海州书院,编著地方志书文献,有《海州文献录》《弇榆山房诗略》等著作,编撰《云台新志》《朐海诗存》《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与魏源合编《淮北票盐志略》,对海州地区人文历史影响深远。

许乔林为海属地区文化名人,孔望山龙洞入口刻有其名

许桂林(公元1779~1821年),字同叔,号月南,别号“栖云野客”,海州板浦人,举人,乾嘉学派著名学者、天文学家、数学家、诗人、小说家。许桂林与李汝珍交往唱和甚密,李汝珍在《李氏音鉴》中称:“月南为珍内弟,撰《说音》一编,珍于南音之辩,得月南之益多矣。”许桂林在音韵学、数学、天文学、文学和经学领域皆有研究,有《许氏音鉴》《宣西通》《算牗》《易确》《七嬉》《春梦十三痕》等著作。许桂林英年早逝,自题挽联:“只恨著书未了,要为孔圣明一经,望后起有人,傥与吾徒传绝学;若论短命堪悲,已比颜子多十岁,况天上不苦,还从老母侍仙游。”许桂林死后入列“乡贤”,入选《畴人传》,被《清史稿》列入“儒林•孝义传”。

清中后期,大批盐商、官宦、学者集聚板浦,成就海州文化史上的巅峰

谢元淮(公元1784~1867年),字钧绪,号默卿,清代湖北松滋人,无锡县知县、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淮北海州分司运判。谢元淮与魏源等人参与两江总督陶澍推动的淮北票盐改革,并主持淮南票盐改革。1832年、1835年谢元淮两次随同陶澍游历云台山,并将林则徐、梁章钜、俞德渊、陈文述、许乔林等百人唱和诗辑成《印心石屋文荟》,收藏于板浦陶公祠。1836年、1842年谢元淮两任淮北海州分司运判,1836年在其主持下,许乔林集古今云台山和海州古籍资料编撰《云台新志》20卷,分为建置、纪事、山水、城村、胜迹、寺观、物华、票盐、灵植、金石、艺文、丛谭、杂缀、考证等篇目,内容翔实,体例严谨,为山志典范。

陶澍推动的票盐改革,造就了清末海州经济社会的繁荣,许乔林报请朝廷建陶公祠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